1、一种制备高性能铝基片状石墨复合材料的方法
	 [简介]:一种制备高性能铝基片状石墨复合材料的方法,采用铝金属与增强相片状石墨进行结合,制备出具有高导热的导热复合材料,将片状石墨一层层交错平铺在压力成形模具中,通过压头挤压的作用,制备出片状石墨块,然后对压力成形模具二次加工,使其具有上下开口,为融铝的压力浸渗做准备。为了避免制备过程中片状石墨的氧化失重问题,制备过程采用真空加热炉,使铝液在真空环境进行熔融浸渗,完全覆盖住片状石墨,避免了片状石墨与空气接触发生氧化反应;本技术最后采用压力浸渗,通过压力机的高压使铝液充分填充到片状石墨空隙,形成了具有高致密度、高导热的铝基片状石墨复合材料,制备出的铝基片状石墨复合材料可进行切削加工,即可得到各类结构的芯片散热器。
	2、一种三维氮化铝骨架增强高取向片状石墨复合材料及其配方技术
	 [简介]: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三维氮化铝骨架增强高取向片状石墨复合材料及其配方技术,通过对片状石墨进行表面改性,并以改性后的片状石墨为基体,采用溶胶‑凝胶法,以Al(NO3)3作为前驱体,NH3·H2O调节溶液pH值以制备GF@Al(OH)3凝胶,经烘干后高温分解得到GF@Al2O3复合粉体,再通过碳热还原氮化反应得到GF@AlN复合坯体,最后将复合坯体放入振荡多场耦合烧结进行真空炉结,制备得到三维氮化铝骨架增强高取向片状石墨复合材料具有高度各向异性结构,没有任何杂质相生成并且三维AlN陶瓷骨架增强相在石墨基体内均匀分布,集轻质、高强度、高热导率及低热膨胀系数等综合性能于一体,可作为新型热管理材料及结构部件,在电子产品、交通运输、卫星通讯及航空航天等领域使用,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3、磷掺杂的高活性类石墨相氮化碳纳米片及方法
	 [简介]:本技术提供的磷掺杂的高活性类石墨相氮化碳纳米片的配方技术,具体为:步骤1,将磷酸铵与尿素按比例混合后,研磨;步骤2,将步骤1所得的磷酸铵与尿素混合均匀的粉体原料置于氧化铝坩埚中进行热处理;步骤3,将步骤2所得磷掺杂的类石墨相氮化碳与蒸馏水混合,将混合液体进行超声震荡;步骤4,将步骤3所得到的磷掺杂的类石墨相氮化碳纳米片水系分散液经过真空抽滤;步骤5,利用冷冻干燥机对步骤4得到的半干燥的磷掺杂类石墨相氮化碳纳米片进行干燥处理,即可获得磷掺杂的高活性类石墨相氮化碳纳米片。还提供了一种磷掺杂的高活性类石墨相氮化碳纳米片,显著提高了光催化材料降解有机染料的反应速率。
	4、一种基于强化重选过程精准保护鳞片石墨的异质并行同质同行的选矿方法
	 [简介]:本技术属于矿物分选回收领域,提供一种基于强化重选过程精准保护鳞片石墨的异质并行同质同行的选矿方法,有效保护石墨大鳞片。该工艺包括重选和浮选两个工序,具体为:将高压辊粉碎的‑1~‑2.5mm石墨原矿添加疏水性药剂调浆后重选,得到低质、中质和高质产品。依据产品品质不同,将以石英为主的产品混合,即低质产品磨矿后与中质和高质产品中‑0.15mm部分混合粗选后再磨再选;将以大鳞片石墨为主的产品混合,即中质产品中+0.15mm部分经磨矿粗选后,精矿与高质产品中+0.15mm部分混合再磨再选。本技术根据重选产品性质,将同质产品混合,异质产品用不同再磨再选流程,实现鳞片石墨矿异质并行同质同行的差异化选别,形成精准保护鳞片的异质并行同质同行的新流程和新方法。
	5、一种长寿命齿板增强高强石墨垫片及其配方技术
	 [简介]: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长寿命齿板增强高强石墨垫片及其配方技术,包括环形石墨板和嵌于所述环形石墨板中部的金属冲齿板,所述环形石墨板是由如下按重量份计的各原料制成:柔性石墨粉100份、偶联剂3‑5份、氮化硼纤维3‑7份、纳米硼纤维5‑8份、氟化石墨烯3‑6份、磺化聚苯硫醚4‑6份、N‑(4‑氰基‑3‑三氟甲基苯基)甲基丙烯酰胺/烯丙基三苯基溴化膦/甲基乙烯基硅芴/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共聚物7‑12份、2,2‑双(3‑氨基‑4‑羟基苯基)六氟丙烷1‑3份、五氧化二磷1‑2份、多聚磷酸0.6‑1份。本技术提供的长寿命齿板增强高强石墨垫片耐老化性能和性能稳定性好,强度大,耐氧化性、耐腐蚀、耐高低温性能佳,回弹性足,使用寿命长。
	6、一种新型填料式石墨复合密封垫片
	 [简介]: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填料式石墨复合密封垫片,密封垫片为环形,密封垫片包括:内径层、中间层和外径层;内径层包括多个层叠排布的第一钢带环,第一钢带环包括至少一个钢带单元,钢带单元的轴截面形状为V形;外径层包括多个层叠排布的第二钢带环,第二钢带环的形状与第一钢带环的形状相同;中间层填充在内径层与外径层之间,中间层由石墨与金属网复合而成。密封垫片的内径层和外径层分别由数圈钢带缠绕形成内外围堰,此围堰可以使垫片的中间层获得径向围压应力,提升垫片压缩模量,增强垫片耐压性能,垫片中间层由石墨与金属网复合而成,垫片密度均匀分布、压缩模量提升及刚度一体性增加,改善垫片机械性能及结构稳定性。
	7、散热型石墨片及其制作工艺
	 [简介]: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散热型石墨片及其制作工艺,涉及石墨片技术领域。本技术包括石墨片本体,石墨片本体的下侧装设有保护膜,石墨片本体的上侧装设有隔热层,隔热层的一侧装设有储热层;铜箔,且铜箔装设在储热层的一侧。本技术通过合成石墨散发热度很快,同时也会导致石墨本身也会有增强热度。叠加隔热层可以把部分热度隔绝,减少热度和阻滞热度传递,再叠加上储热层也是把热度储存,减少热度增加大扩散,再次叠加铜箔材质可以增加导电作用和屏蔽效果,增强了信号不受外界电磁干扰,减少使用中自身产生的电磁场对周围环境的干扰和电流流通故障,可以减少很多工序,减几套模具费用,减少发其它辅料浪费。
	8、超疏水纸基石墨的心电电极片及其配方技术和使用方法
	 [简介]:本技术涉及心电图电极片,尤其涉及一种超疏水纸基石墨的心电电极片及其配方技术和使用方法。一种超疏水纸基石墨的心电电极片,包括绝缘区、电极区和疏水层。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制备的电极片无需使用固态金属和导电凝胶就可以进行高精度记录心电信号,简化工艺,相比于传统的氯化银电极制备更加容易,简便,快速。而且无需使用粘性胶带就可以与皮肤良好结合。工艺过程简单,制作成本低就能达到传统氯化银电极的检测水平。另外由于疏水化处理,可以避免汗液和污染物对于信号质量的影响。在未来的电极市场尤其是长期心电监测和运动健康管理等方面具有很广泛的应用前景。
	9、一种综合性能优异的双组分鳞片石墨环氧导静电防腐涂料及其配方技术
	 [简介]:本技术涉及一种石油管道防腐涂料,具体说是综合性能优异的双组分鳞片石墨环氧导静电防腐涂料及其配方技术。它先将去离子水、润湿分散剂、消泡剂、防锈颜料、着色颜料、体质颜料和防沉剂分散、研磨后,依次加入环氧树脂分散体、鳞片石墨、成膜助剂、基材润湿剂、防冻剂、耐盐雾助剂和增稠剂搅拌、过滤得到甲组分;再将固化剂、防闪锈剂、去离子水搅拌、过滤得到乙组分;最后,将甲组分和乙组分混合得到综合性能优异的双组分鳞片石墨环氧导静电防腐涂料。该导静电防腐涂的耐盐雾性能好,具备防火性能。
	10、一种质子化石墨相氮化碳纳米片及其配方技术和应用
	 [简介]:本技术属于半导体纳米材料领域,提供了一种质子化石墨相氮化碳纳米片及其配方技术和应用。配方技术包括步骤:将富氮前驱体进行烧结,在2‑6℃/min的升温速率下升温至350℃保温2h,以相同速率再次升温至530‑590℃保温4h,冷却至室温,研磨过筛后得到g‑C3N4粉末;所得粉末倒入6~12mol/L的盐酸溶液中,持续磁力搅拌8‑16h,加入与盐酸溶液等体积的去离子水后继续磁力搅拌4‑8h,取出,以5000rpm的离心速率离心,去离子水洗涤至材料呈中性,取最后一次洗涤的2/3上清液冷冻干燥,得到纳米片。该方法操作简单,参数可控,可以有效地调控g‑C3N4纳米材料的尺寸大小、形貌、分散性及比表面积。
	11、用于油水分离的石墨相C3N4纳米片二维膜及配方技术
	12、一种锂离子电池石墨负极片的改性方法
	13、用于提高外延片波长一致性的石墨基板
	14、一种石墨鳞片层的分离方法
	15、一种石墨微片/天然胶乳复合材料的配方技术及产品
	16、LiCu/石墨复合极片及离子液体电沉积制备LiCu/石墨复合极片的方法
	17、室温高效去除甲醛的水溶性石墨相氮化碳纳米片催化剂及其配方技术
	18、用于提高外延片波长均匀性的石墨基板
	19、一种通过石墨片取向调控铜—石墨复合材料摩擦系数的方法
	20、一种石墨负极材料及配方技术、负极极片、锂离子电池
	21、石墨舟片及石墨舟
	22、超薄富氮石墨相氮化碳纳米片负载的气凝胶可见光催化剂及其配方技术和应用
	23、一种带状石墨氮化碳纳米片的配方技术
	24、一种能够保护石墨鳞片完整性的浮选方法
	25、石墨板负载多孔纳米片氮化钴-氧化锌的制备及产品和应用
	26、一种水基石墨胶片隔离剂及其配方技术
	27、一种利用超临界CO2制备氧化石墨炔纳米片的方法
	28、一种表面拉电子基团修饰的超薄石墨相氮化碳纳米片光催化材料及其配方技术和应用
	29、一种嵌入式石墨金属微小垫片结构
	30、一种石墨负极极片及其配方技术和应用
	31、一种有利于加快热量散失的石墨片及其制备工艺
	32、一种高导热复合型石墨散热片及其配方技术
	33、一种改性石墨及其配方技术、锂电池负极材料、锂电池负极片和锂电池
	34、锂电池石墨负极SBR粘结剂在极片中分布均一性的检测方法
	35、一种鳞片石墨矿浮选的方法
	36、石墨微片径向排列的石墨纤维及其配方技术
	37、石墨纳米片复合四氧化三钴多层异形空心吸波剂的配方技术
	38、一种石墨相氮化碳纳米片的热辅助配方技术及应用
	39、一种钙钛矿纳米晶/片状石墨相氮化碳复合材料及其配方技术
	40、一种石墨材料及其配方技术、负极片及锂离子电池
	41、鳞片石墨中矿重浮预分离分选方法
	42、一种木质纳米纤维素/石墨片层材料的制备及应用
	43、一种碳布/大面积二维石墨相氮化碳纳米片产氢光催化膜的配方技术
	44、一种石墨散热片用导热单面胶带及其配方技术
	45、一种高强石墨垫片制作加工工艺
	46、改善外延片波长均匀性的石墨基板
	47、内嵌高导热石墨片的双面铝基板及其制作方法
	48、一种厚度可控的石墨片及其制备工艺
	49、一种避免炉内掉片的石墨舟前电极改造结构
	50、石墨舟片卡钉更换方法
	51、一种含石墨蠕虫的锂一次电池的正极片及其配方技术
	52、薄硅片改善石墨舟隐裂高频的方法
	53、石墨基板、以及石墨基板和发光二极管外延片的制造方法
	54、一种半导体芯片行业中石墨盘运输AGV车与AGV叉臂
	55、石墨包覆含金属颗粒硅纳米片快充负极材料及方法和电池
	56、一种石墨相氮化碳片层材料的配方技术及制得的石墨相氮化碳片层材料
	57、负载Ni3Fe@C纳米胶囊且具有N掺杂缺陷的多层石墨片层结构
	58、一种双面粘合的高导热合成石墨片及其配方技术
	59、氮化物/石墨化碳纳米片包覆三元正极材料及其配方技术
	60、石墨舟全舟图像翘片检测的图像处理方法
	61、用于提高外延片波长均匀性的石墨基板
	62、一种微流控原位合成MXene/石墨/氢氧化镍纳米片复合纤维的配方技术
	63、一种功能化石墨片复合物的配方技术
	64、一种自动调节的燃料电池双极板石墨片接料车
	65、一种石墨舟片生产工艺
	66、一种金属纳米颗粒修饰石墨材料的配方技术和三维石墨骨架极片
	67、提高外延片波长均匀性的石墨基板及其制造方法
	68、一种石墨材料及其配方技术、负极片和二次电池
	69、一种石墨相氮化碳纳米片及其配方技术与应用
	70、一种大鳞片石墨的保护加工方法
	71、一种增镀石墨层微天平石英晶片的生产方法
	72、一种低品位入选保护大鳞片天然石墨选矿方法
	73、一种磷掺杂石墨相氮化碳纳米片及其配方技术和应用
	74、一种沥青基多层石墨片/红磷复合纳米材料及其配方技术
	75、一种采用石墨微片复合正极材料的锰酸锂电池配方技术
	76、制备氮掺杂纳米片层或负载Fe2O3纳米颗粒的石墨结构的方法
	77、一种可改善片内色差的新型石墨框
	78、一种三硫化钼铼纳米片/石墨相氮化碳纳米管异质结构光催化剂及配方技术
	79、一种钴/N掺杂纳米片石墨相氮化碳复合材料及其配方技术和应用
	80、一种锑纳米片和类石墨相氮化碳纳米片复合材料及其配方技术
	81、一种二维碳化钛/二维石墨相氮化碳纳米片异质结的制备及在光催化还原CO2中的应用
	82、远红外加热用石墨片及其配方技术
	83、石墨片用聚酰亚胺膜、其配方技术和由其制备的石墨片
	84、一种用于制备高纯石墨的天然晶质鳞片石墨精粉处理方法
	85、薄片化石墨及其制造方法
	86、一种适用于内外双层密封的石墨金属加强垫片及方法
	87、一种石墨毡负载二维层状纳米片的电芬顿*极材料及其配方技术与应用
	88、一种带有集成液冷板和石墨片的浸泡式液冷电池模组
	89、可自动取片的水平推舟式碲镉汞液相外延用石墨舟及方法
	90、硅片PECVD镀非晶硅用石墨舟的清洗方法
	91、一种石墨球壳片的配方技术
	92、一种镀金属石墨片及其配方技术
	93、一种测定鳞片石墨矿浮选流程样品中固定碳含量的方法
	94、一种碳纳米管和石墨片杂化材料及其配方技术与应用
	95、一种纳米晶石墨纳米孔检测芯片及其配方技术和应用
	96、用于生长大尺寸外延片的石墨盘及其使用方法
	97、一种硅片电池镀膜用石墨舟片、石墨舟及镀膜方法
	98、一种石墨舟片以及石墨舟
	99、一种由废弃人工合成石墨膜制备导热硅橡胶垫片的方法
	10-0、一种石墨复合散热片及其配方技术
	10-1、一种添加镀铜铝片改善鳞片石墨铝基复合材料层间排布均匀性的方法
	10-2、一种球形石墨简易化生产动力锂电池硅碳负极极片的方法
	10-3、包含片状石墨的二次电池用正极以及包含其的二次电池
	10-4、天然鳞片石墨常压低温膨胀方法
	10-5、一种特大鳞片石墨矿混合粗选方法
	10-6、一种水性微纳米片状石墨氡辐射屏蔽涂料及其配方技术和施工方法
	10-7、一种柔性石墨垫片及其配方技术
	10-8、一种基于石墨相氮化碳片层材料双界面修饰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及其配方技术
	10-9、一种采用石墨微片复合正极材料的钴酸锂电池配方技术
	11-0、一种石蜡石墨片膨胀石墨复合相变材料的配方技术
	11-1、一种含氧官能团修饰的纳米片状石墨相氮化碳及其配方技术和应用
	11-2、一种制备高导热鳞片石墨/碳化铬/钛基复合材料的方法
	11-3、一种从铁水脱硫过程中促进鳞片石墨析出的方法
	11-4、一种钒酸铋掺杂石墨相氮化碳纳米片光催化剂的配方技术
	11-5、石墨纳米片多相碳复合物的配方技术及应用
	11-6、铜(I)掺杂石墨化氮化碳纳米片催化剂及其配方技术与应用
	11-7、表层多孔性石墨片
	11-8、一种回收石墨负极极片再生负极材料方法
	11-9、一种分级磨浮保护晶质石墨鳞片的方法
	12-0、一种鳞片石墨原位反应包覆碳化铬的方法
	12-1、一种表面包覆有天然石墨的锂电池电极片及其加工工艺
	12-2、一种用于制造太阳能电池片的石墨舟的清洁方法
	12-3、一种多孔纳米片状石墨相氮化碳及其配方技术和应用
	12-4、一种低品位细鳞片石墨的短流程选矿方法
	12-5、石墨片用多层聚酰亚胺薄膜及其配方技术以及由此制备的石墨片
	12-6、一种二氧化锰/石墨纳米片复合锌离子正极材料及其配方技术
	12-7、一种细鳞片石墨矿的选矿方法
	12-8、一种氟化石墨微米片的配方技术
	12-9、一种人工石墨片高取向排列的导热片及其配方技术
	13-0、一种采用石墨微片复合正极材料的三元电池配方技术
	13-1、一种鳞片石墨原位反应包覆碳化硼的方法
	13-2、一种氮、磷、氧共掺杂多孔石墨化碳纳米片的配方技术
	13-3、一种石墨相氮化碳纳米片材料及其配方技术和应用
	13-4、一种高导热石墨片加热灯的配方技术
	13-5、一种二氧化锰/石墨纳米片复合锌离子正极材料及其配方技术
	13-6、一种适用于液相插层剥离片层状石墨材料的溶剂及方法
	13-7、一种适用于光伏超大硅片的石墨舟
	13-8、用于石墨片材的聚酰亚胺膜和由其制造的石墨片材
	13-9、一种石墨发热片设计方法
	14-0、一种石墨纳米碳新型散热片
	14-1、一种多孔石墨相氮化碳纳米片及其配方技术和应用
	14-2、一种含原位剥离的二维微纳米石墨片酚醛树脂结合的低碳超低碳含碳耐火材料及其配方技术
	14-3、一种石墨鳞片低质低浓度保护提取工艺
	14-4、一种可见光下光解水产氧的氧化石墨炔纳米片及其配方技术以及应用
	14-5、夹金属层鳞片石墨及其配方技术和应用
	14-6、鳞片石墨硅碳复合负极材料及其配方技术
	14-7、一种石墨舟装卸片吸盘
	14-8、一种带V形槽内外环的柔性石墨垫片
	14-9、运用于柔性石墨金属缠绕垫片的加工方法
	15-0、一种石墨相氮化碳纳米片多孔材料及其配方技术和应用
	15-1、一种改性鳞片石墨粉末、树脂基炭刷及配方技术
	15-2、一种低金属含量、介孔类石墨氮化碳纳米片的合成方法
	15-3、一种水性微纳米片状石墨材料的配方技术
	15-4、一种多层石墨微片复合高分子材料在防腐涂料中的应用
	15-5、一种碳微球掺杂立式片层结构柔性石墨极板的配方技术
	15-6、一种石墨复合垫片生产冲切成型方法
	15-7、一种电子封装用石墨片/Cu基复合材料的配方技术
	15-8、钴金属颗粒及钴氧化物复合石墨纳米片粉体的配方技术
	15-9、一种鳞片石墨增强铜基复合材料的配方技术及应用
	16-0、一种纳米纤维素-硅-石墨微米片柔性电极材料及其配方技术和应用
	16-1、一种石墨纳米片及其配方技术和用途
	16-2、夹金属铜鳞片石墨增强铜基复合材料及其配方技术和应用
	16-3、一种超厚型聚酰亚胺膜及其配方技术和石墨片
	16-4、石墨片及其制造方法
	16-5、一种长寿命齿板增强高强石墨垫片及其配方技术
	16-6、聚酰亚胺薄膜及其配方技术、人造石墨片以及电子产品
	16-7、一种乙醇溶剂下球磨制备二维纳米石墨片的方法
	16-8、一种石墨纳米片导电油墨及其配方技术和应用
	16-9、一种对片状石墨铸铁的片状石墨进行尖端钝化的生产方法
	17-0、一种纳米石墨片/Al合金基复合材料的粉末冶金配方技术
	17-1、一种带凹圆弧内外环的柔性石墨垫片
	17-2、一种鳞片石墨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配方技术及其应用
	17-3、氧化锡修饰修饰类石墨相氮化碳纳米片的配方技术及其产品和应用
	17-4、VS4/多级孔石墨化碳复合材料及配方技术、正极材料、正极片、锂硫电芯及锂硫电池包
	17-5、一种嵌入式柔性石墨垫片
	17-6、一种类石墨相氮化碳纳米片及配方技术与应用
	17-7、钾离子掺杂石墨相氮化碳纳米片光催化剂及其配方技术
	17-8、一种含吡啶氮掺杂石墨的汽车刹车片
	17-9、富锌防腐涂料用CeO2/石墨纳米片复合粉体的配方技术
	18-0、一种液相球磨制备二维纳米石墨片的方法
	18-1、石墨箔、基于其的片材料、密封件和制造方法
	18-2、一种锂离子电池用碳包覆MnO/鳞片石墨复合电极材料的配方技术
	18-3、一种中细鳞片石墨矿中含钒矿物预富集方法
	18-4、一种阻燃抗裂型石墨散热片及其配方技术
	18-5、涂覆类石墨薄膜的电池集流体及其配方技术、制备的极片
	18-6、一种硅片镀膜用石墨舟
	18-7、一种表面改性石墨微片水性环氧树脂防腐涂料的配方技术
	18-8、一种立式片层结构柔性石墨极板的高速生产方法
	18-9、一种天然鳞片石墨基高导热石墨泡沫材料及其配方技术
	19-0、一种PECVD石墨舟的电池片插片方法和PECVD石墨舟
	19-1、一种高导热复合石墨散热片及其配方技术
	19-2、由具有优异取向性能的聚酰亚胺膜制备的石墨片材及其配方技术
	19-3、一种钴镍氧化物/石墨片复合材料及其配方技术和应用
	19-4、一种以过渡金属合金为催化剂提取人体毛发中鳞片状石墨化碳素体方法
	19-5、一种微米级石墨碳素微晶发热芯片的制造技术
	19-6、一种石墨片表面绝缘的处理方法及石墨片
	19-7、一种太阳能电池镀膜石墨舟片及石墨舟
	19-8、一种石墨导热散热片
	19-9、一种用于承载硅片的石墨框
	20-0、一种γ-二氧化锰/氧化石墨纳米薄片的制备及应用
	20-1、一种利用石墨相氮化碳纳米片降解重金属氰化物的方法
	20-2、一种包边石墨片
	20-3、一种基于层状石墨相氮化碳纳米片的高通量仿生纳滤膜及其配方技术
	20-4、石墨片的制造方法及用于形成石墨片的聚酰亚胺膜
	20-5、一种氮掺杂多孔类石墨碳纳米片及其制备和电催化应用
	20-6、一种碳材料修饰石墨相氮化碳纳米片负载铂纳米电催化剂的配方技术及其应用
	20-7、0维钒酸盐量子点/二维石墨碳化氮纳米片的制备
	20-8、一种表面改性石墨微片水性聚氨酯防腐涂料的配方技术
	20-9、石墨的薄板状结构物的制造方法、以及薄片化石墨及其制造方法
	21-0、一种穿插石墨的油脂包覆的片状金属粉体材料及其配方技术
	21-1、一种沥青包覆硅掺杂天然鳞片石墨负极材料的配方技术
	21-2、一种石墨负极片最优压实密度的测试方法
	21-3、一种以过渡金属单质为催化剂提取人体毛发中鳞片状石墨化碳素体方法
	21-4、偶联剂气相改性石墨纳米片复合粉体的配方技术
	21-5、一种钛金属化石墨片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及其配方技术和应用
	21-6、从废旧锂离子电池负极片中回收石墨片和金属的方法
	21-7、一种过氧化氢改性石墨相氮化碳纳米片及其配方技术
	21-8、细粒晶质石墨矿石用的保护鳞片的选矿方法
	21-9、一种双层波纹石墨复合垫片
	22-0、减小锂离子电池石墨负极极片取向值的方法及所得极片
	22-1、一种带V形凸刺内外环的柔性石墨垫片
	22-2、具有优异电磁屏蔽性能和导热率的多层石墨片及其配方技术
	22-3、一种柔性石墨板材内部层片方向控制方法
	22-4、金纳米颗粒/二氧化铈量子点共同修饰的石墨相氮化碳纳米片复合材料及其配方技术和应用
	22-5、一种建材用石墨微片-介孔二氧化钛改性的复合防污防腐涂料的配方技术
	22-6、海藻酸钠/胶原/石墨相氮化碳纳米片光催化抗菌膜的制备
	22-7、一种二硫化钨量子点/C掺杂类石墨相氮化碳纳米片异质结构光催化剂及其配方技术
	22-8、一种立式片层结构柔性石墨极板的配方技术
	22-9、一种柔性石墨金属波齿复合垫片密封结构
	23-0、一种石墨加工中保护鳞片的方法
	23-1、一种提高鳞片石墨抗氧化性的抗氧化剂及其应用
	23-2、一种通过改进石墨矿选矿工艺来保护晶质石墨鳞片的方法
	23-3、一种多层纳米石墨片杂化透明聚酰亚胺薄膜合成配方技术及制品
	23-4、抗氧化石墨垫片
	23-5、石墨垫片
	23-6、一种O掺杂石墨相氮化碳纳米片粉末的配方技术
	23-7、一种电池片石墨舟的输送线
	23-8、掺氮石墨相氮化碳纳米片/二硫化钼复合材料及其配方技术
	23-9、导热人工石墨垫片的配方技术
	24-0、一种多孔石墨相氮化碳纳米片的简便配方技术及应用
	24-1、一种碳纤维柔性石墨片的制作方法
	24-2、石墨炔/二氧化锰纳米片阵列材料及其配方技术和应用
	24-3、一种高度石墨化的二维多洞碳纳米片配方技术和应用
	24-4、一种石墨在制备芯片散热热沉材料中的应用
	24-5、一种石墨相氮化碳纳米片基复合光催化材料及其配方技术和应用
	24-6、一种石墨负极材料及其配方技术、负极极片及锂离子电池
	24-7、一种太阳能电池硅片镀膜用石墨舟
	24-8、负载金纳米粒子的磷杂化石墨相氮化碳纳米片及其配方技术和应用
	24-9、一种片层状类石墨相氮化碳g-C3N4材料及其配方技术
	25-0、修补破损的石墨舟叶片的方法
	25-1、包括全向聚合物链的聚酰亚胺膜、其制造方法及使用其制造的石墨片
	25-2、一种石墨纳米片柔性加热膜及其配方技术
	25-3、含有人工石墨的聚酰亚胺膜、石墨片及其制造方法
	25-4、聚酰亚胺膜、用其制备的石墨片材、石墨片材的配方技术
	25-5、天然鳞片石墨和鳞片云母物理干法分选方法
	25-6、一种绿色高效制备石墨相氮化碳纳米片的方法和应用
	25-7、二硫化钼纳米片/多孔石墨化生物炭复合材料及其配方技术和应用
	25-8、一种聚合物/石墨纳米片复合材料、其制备和应用
	25-9、氮缺陷石墨相氮化碳纳米片光催化剂及其配方技术与应用
	26-0、一种石墨炔纳米片基多功能载药体系及其配方技术和应用
	26-1、Ag担载二维石墨相氮化碳纳米片光催化剂及其配方技术和应用
	26-2、一种利用天然细鳞片制备无硫膨胀石墨的方法
	26-3、一种超声超临界二氧化碳-剪切耦合剥离膨胀石墨制备寡层石墨纳米片的方法
	26-4、超薄石墨相C3N4/方解石纳米片复合材料及其配方技术和应用
	26-5、一种石墨片表面镀镍纳米颗粒的方法
	26-6、一种具有石墨相氮化碳纳米片界面层的染料敏化太阳电池及其配方技术
	26-7、用于具有改善的导热性的石墨片的聚酰亚胺膜、其制造方法以及使用其制造的石墨片
	26-8、一种固态锂电池的合成及一种石墨复合负极片和磷酸铁锂复合正极片的配方技术
	26-9、一种多孔石墨相氮化碳纳米片粉末的配方技术
	27-0、改善散热及电磁波屏蔽功能的层压石墨的膜上芯片型半导体封装
	27-1、包含基于球形PI的填料的石墨片聚酰亚胺膜、其制造方法及使用其制造的石墨片
	27-2、一种代替石墨片保护膜的PET离型膜及其生产工艺
	27-3、一种离子填充石墨相氮化碳纳米片的配方技术
	27-4、一种以超薄石墨片为定型基体的复合相变储热材料及配方技术
	27-5、一种纳米片自组装三维纳米花硫化锡/石墨化氮化碳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配方技术
	27-6、硫掺杂石墨相氮化碳纳米片光催化剂及其配方技术与应用
	27-7、一种微纳米石墨薄片环氧树脂基/改性碳纤维复合材料及其配方技术
	27-8、一种超薄纳米片状石墨相氮化碳的配方技术和应用
	27-9、一种石墨片贴附治具
	28-0、一种多芯片共晶石墨工装及装配方法
	28-1、一种锂电池石墨负极片最优压实密度的测试方法
	28-2、一种聚吡咯/硅载石墨包覆的锂离子电池负极片的配方技术
	28-3、一种石墨片滚贴治具
	28-4、一种石墨片及其配方技术
	28-5、一种红磷/石墨相氮化碳复合纳米片及其配方技术和应用
	28-6、一种钛酸锂极片和石墨极片组成的扣式全电池及其配方技术
	28-7、石墨密封垫片
	28-8、一种大尺寸石墨纳米片的配方技术、石墨纳米片及其应用
	28-9、一种适用于发光二极管外延片生长的石墨基座
	29-0、高效超细TiO2纳米颗粒/石墨相氮化碳纳米片复合光催化剂的制备
	29-1、一种石墨相氮化碳二维纳米片膜在离子分离中的应用
	29-2、改善视觉外观性及加工性的层压石墨的膜上芯片型半导体封装
	29-3、一种高可见光活性石墨相氮化碳纳米片及其配方技术
	29-4、一种用于锂电池负极的泡沫石墨片及其配方技术
	29-5、一种新型石墨片及其配方技术
	29-6、一种Mo掺杂石墨相氮化碳纳米片粉末及其配方技术
	29-7、锌溴液流电池用纳米碳片石墨板及其配方技术
	29-8、具有导电和氧化稳定性涂层的石墨片的制造方法
	29-9、锂离子电池、负极片、复合石墨负极材料及其配方技术
	30-0、一种低膨胀片状石墨/碳纳米管/铝复合材料的配方技术
	30-1、具有优异的导热性的石墨片材和其配方技术
	30-2、一种制备超薄二维石墨片的方法
	30-3、一种回收废旧石墨系锂离子电池负极片中锂的方法
	30-4、一种具有泡沫金属夹层的多层石墨片高导热材料及其配方技术
	30-5、氮自掺杂石墨化氮化碳纳米片光催化剂及其配方技术和应用
	30-6、一种纳米石墨片前体的配方技术
	30-7、一种测定鳞片石墨矿粒度分布特性的方法
	30-8、一种单侧附着的复合石墨薄片
	30-9、一种微晶石墨负极电极片及其扣式锂电池配方技术
	31-0、一种高强度密封型石墨复合垫片的制备工艺
	31-1、一种石墨片的配方技术
	31-2、一种微晶石墨稀纳米片/硅复合电极材料的配方技术
	31-3、一种阻燃抗裂型石墨散热片的配方技术
	31-4、一种新型导热石墨片的制造方法
	31-5、一种石墨片的配方技术
	31-6、一种复合石墨薄片的配方技术
	31-7、石墨材料散热片
	31-8、一种三明治结构的合成石墨散热片
	31-9、一种石墨垫片生产工艺
	32-0、一种用于石墨框的环形应变片结构
	32-1、一种快充石墨负极片的制作方法
	32-2、银和磷杂化石墨相氮化碳纳米片共同修饰的钒酸铋复合光催化剂及其配方技术和应用
	32-3、一种石墨垫片生产工艺
	32-4、一种耐高温高压金属与石墨复合垫片
	32-5、一种纳米石墨片
	32-6、一种高品质石墨相氮化硼纳米片水溶胶的配方技术
	32-7、石墨纳米片印刷油墨和由其印刷的天线的配方技术和用途
	32-8、一种阻燃石墨散热片
	32-9、一种微晶石墨和鳞片石墨制备混合膨胀石墨的方法
	33-0、一种复合石墨薄片
	33-1、一种石墨片、移动终端和石墨片的贴装方法
	33-2、可替代石墨片导热硅胶及制备工艺
	33-3、一种富纳米孔的二维超薄纳米片石墨相氮化碳材料及其配方技术和应用
	33-4、一种高导热效率石墨复合片的制作方法
	33-5、石墨片加工物及石墨片加工物的制造方法
	33-6、一种高强度抗老化的石墨复合垫片
	33-7、一种基于鳞片石墨的铝硅合金的复合电子封装梯度材料的配方技术
	33-8、一种纳米石墨片与二氧化钛复合材料及其配方技术和应用
	33-9、高强度片状石墨铸铁及其配方技术
	34-0、一种石墨散热片
	34-1、一种复合石墨薄片
	34-2、一种特大鳞片石墨制备的载银膨胀石墨及其制备和应用
	34-3、一种石墨片包边局部带胶加工工艺
	34-4、一种泡沫石墨片及其配方技术、铝离子电池正极
	34-5、一种石墨相氮化碳纳米片表面固定化酶的配方技术
	34-6、一种有孔复合石墨薄片
	34-7、负载银纳米颗粒和石墨相氮化碳纳米片的钽酸钠复合光催化剂及其配方技术和应用
	34-8、一种电池盖石墨散热片生产工艺
	34-9、制备石墨片的方法
	35-0、一种石墨稀胶膜复合散热片及制作工艺
	35-1、鳞片石墨和微晶石墨混合制备微膨石墨材料的方法
	35-2、一种新型导热石墨片
	35-3、一种含鳞片石墨导热填料及其配方技术与应用
	35-4、一种镀银纳米石墨微片导电填料的配方技术
	35-5、一种用于钢铁冶金的耐火材料石墨垫片制作一体化流水线
	35-6、导热均匀型石墨贴片
	35-7、一种导热石墨片及其生产方法
	35-8、一种基于气流分选和浮选的鳞片石墨分选方法
	35-9、一种石墨叶片泵旋片的加工方法
	36-0、一种无接触插片石墨舟
	36-1、一种石墨相碳化氮纳米片/ZiF-67片层结构复合材料
	36-2、一种太阳能电池镀膜石墨舟片及石墨舟
	36-3、一种气泡剥离法制备类石墨相氮化碳纳米片的方法
	36-4、一种石墨片贴装结构、移动终端和石墨片贴装结构的贴装方法
	36-5、卷状石墨片
	36-6、一种石墨垫片生产工艺
	36-7、一种高导热效率石墨复合片的制作方法
	36-8、可控氧官能化的石墨相氮化碳纳米片的配方技术
	36-9、一种石墨框片
	37-0、一种低品位大鳞片石墨的选矿提纯方法
	37-1、一种采用气相沉积法制备复合石墨片的方法
	37-2、一种导热石墨垫片及其配方技术
	37-3、一种石墨叶片泵转子的加工方法及其专用夹具
	37-4、一种石墨片、移动终端和石墨片的贴装方法
	37-5、一种石墨薄片的配方技术
	37-6、一种人工石墨片配方技术
	37-7、一种金属基材复合石墨薄片
	37-8、一种硫化钼纳米片/二氧化钛纳米片/石墨纤维复合材料及其配方技术
	37-9、一种复合石墨薄片
	38-0、一种可焊片状平行结构银石墨触头的制备工艺
	38-1、等离子体型氧化钨修饰的石墨相氮化碳纳米片复合光催化剂及其配方技术和应用
	38-2、一种石墨铜箔复合散热片
	38-3、一种剥落石墨薄片的配方技术
	38-4、一种导热石墨片及其制造方法
	38-5、一种石墨垫片生产工艺
	38-6、一种复合石墨薄片的配方技术
	38-7、石墨片压延用双面防静电保护膜的配方技术
	38-8、负载二氧化锰的石墨相氮化碳纳米片材料及其配方技术和应用
	38-9、一种低碳含碳耐火材料用酚醛树脂基微纳米石墨薄片混合料的配方技术
	39-0、一种导热石墨片及其配方技术
	39-1、一种利用纳米石墨片和稀土氧化物复合改性的防腐涂料
	39-2、一种制备复合石墨薄片的浆料
	39-3、一种晶质石墨鳞片保护分质分选方法
	39-4、碳纳米管/掺氮碳纳米管-纳米石墨片导电浆料及配方技术
	39-5、一种超细鳞片石墨粉体及其配方技术
	39-6、用于制备卷型石墨片的聚酰亚胺膜
	39-7、一种使用导热石墨片散热的导电体
	39-8、一种纳米石墨片堆叠结构
	39-9、一种制备具有负膨胀系数鳞片石墨/Cu复合材料的方法
	40-0、一种纳米石墨薄片的配方技术
	40-1、一种复合导热石墨片
	40-2、一种散热用的人工石墨薄片
	40-3、一种高粘土细鳞片石墨的选矿提纯方法
	40-4、一种细鳞片石墨正-反浮选提纯工艺
	40-5、一种石墨负极片的制作方法
	40-6、一种复合石墨薄片的配方技术
	40-7、一种石墨相碳化氮纳米片/四氧化三钴纳米片鱼鳞状结构复合纳米材料及配方技术和应用
	40-8、一种天然鳞片石墨基负极材料的配方技术
	40-9、一种高石墨含量高摩擦性能稳定性的汽车刹车片及配方技术
	41-0、基于沥青焦与石油焦共混合制备导热石墨片的工艺
	41-1、一种抗氧化的鳞片石墨粉体及其配方技术
	41-2、一种人工石墨/铜的复合材料散热片及其配方技术
	41-3、一种注塑模的薄片石墨电极加工工艺方法
	41-4、一种大鳞片晶质石墨矿浮选工艺
	41-5、一种人工石墨/PET复合材料散热片及其配方技术
	41-6、一种钴酸镍纳米片/石墨毡复合材料及其制备和应用
	41-7、一种由石墨片与金属层复合的导热片及其复合方法
	41-8、一种复掺鳞片石墨工程水泥基复合导电材料及其配方技术
	41-9、一种密闭氧化法制备石墨相氮化碳纳米片的方法
	42-0、石墨相氮化碳纳米片/二氧化钛纳米管阵列光催化材料的配方技术
	42-1、一种石墨接枝聚苯胺具有电磁屏蔽效果的多彩岩片涂料
	42-2、探测管式PECVD石墨舟片温度的方法
	42-3、高导热导电性石墨导热片精加工工艺
	42-4、一种新能源电动汽车专用石墨加热片及其配方技术
	42-5、石墨片用粘合片
	42-6、基于背膜加工法制备高导热性导热石墨片的工艺
	42-7、用于双面粘合石墨片的制造方法
	42-8、基于冶金焦制备高导电散热性导热石墨片的工艺
	42-9、一种二氧化铈和石墨共掺杂塑片二氧化铅电极的配方技术
	43-0、绝缘隔热导热石墨片背膜精加工工艺
	43-1、一种化工泵用石墨垫片的配方技术
	43-2、石墨片定向层状排列的铜基复合材料散热片及其配方技术
	43-3、一种天然石墨/铜的复合材料散热片及其配方技术
	43-4、一种人工石墨/局部隔热复合散热片
	43-5、一种凹凸型柔性石墨金属波齿复合垫片
	43-6、石墨栅柔性电阻应变片及其制造方法
	43-7、基于无烟煤制备散热性导热石墨片的工艺
	43-8、石墨散热片材的制造方法
	43-9、一种利用中低碳细鳞片石墨制备无硫膨胀石墨的方法
	44-0、一种石墨+金属箔+泡棉缓冲复合散热片
	44-1、石墨片用粘合片
	44-2、石墨薄片层叠体及其制造方法、石墨薄片层叠体每个薄片密封粘合薄片的制造方法
	44-3、太阳能硅片镀膜用石墨舟片及石墨舟
	44-4、用于石墨导热散热贴片的制造工艺
	44-5、石墨片及其制造方法
	44-6、石墨相氮化碳纳米片负载单层钨酸铋纳米片异质结材料及其配方技术和应用
	44-7、用于锂电池的硅单片石墨阳极
	44-8、石墨片及其配方技术
	44-9、一种测定鳞片石墨矿中大鳞片石墨含量的方法
	45-0、氧化锌‑类石墨结构碳氮片状纳米复合材料的配方技术
	45-1、一种垂直定向散热用的石墨鳞片/铜复合材料及其配方技术
	45-2、一种纳米石墨片的配方技术
	45-3、一种天然石墨/金属层复合散热片及其配方技术
	45-4、一种负角双面槽铣削刀片烧结用仿形石墨舟皿
	45-5、一种适用于试样半径小于石墨片和钽片半径的Gleeble上样工具
	45-6、导热性双面粘合石墨片
	45-7、针状四氧化三铁包覆铁镍合金/石墨片吸波材料配方技术
	45-8、一种片状石墨增强树脂复合球及配方技术
	45-9、一种人工石墨散热片的贴合方法
	46-0、一种聚合物/纳米石墨片/二氧化硅复合材料的配方技术
	46-1、一种锂电池高能量密度负极材料复合石墨片的配方技术
	46-2、片状石墨铸铁制圆筒部件
	46-3、CuGaX2/多层纳米石墨片复合材料的配方技术
	46-4、一种利用中低碳细鳞片石墨制备低硫膨胀石墨的方法
	46-5、导热石墨片的制作方法
	46-6、一种采用钛酸锂混掺石墨负极片的高安全动力锂离子电池
	46-7、一种微细鳞片无硫膨胀石墨的微波化学配方技术
	46-8、电磁波屏蔽及散热复合片用石墨片、包括其的电磁波屏蔽及散热复合片及其配方技术
	46-9、电热涂膜用的TiO2/石墨纳米片复合粉体的配方技术
	47-0、一种天然石墨/局部隔热复合散热片
	47-1、一种石墨-炭黑混合空气扩散*极片的制备和应用
	47-2、一种天然石墨/PET复合材料散热片及其配方技术
	47-3、一种新型导热石墨片及其制造方法
	47-4、磷杂化石墨相氮化碳纳米片负载钒酸铋复合光催化剂及其配方技术和应用
	47-5、一种石墨舟片及石墨舟
	47-6、基于沥青焦制备高强导电导热石墨片的工艺
	47-7、一种制备高强导热导流导热石墨片的方法
	47-8、一种复合导热石墨片
	47-9、导热石墨片的制作方法
	48-0、一种碳化硼/石墨共掺杂二氧化铅塑片电极的配方技术
	48-1、一种超薄石墨片的制作方法
	48-2、一种膨胀石墨片及其配方技术
	48-3、一种LED用纳米氮化钛-鳞片石墨填充改性的PA6/ABS复合导热塑料及其配方技术
	48-4、石墨状二硫化钨纳米片的配方技术
	48-5、一种包边石墨片
	48-6、胶带用石墨导热散热片
	48-7、一种从铁水脱硫渣中回收鳞片石墨的方法
	48-8、石墨片
	48-9、一种石墨舟外叶片修复方法
	49-0、一种拼接式石墨加热片
	49-1、一种人工石墨/铝复合散热片及其配方技术
	49-2、膨胀石墨片/聚醚醚酮耐磨复合材料及其配方技术
	49-3、提高MOCVD外延片波长均匀性的一种石墨盘组件
	49-4、薄片化石墨的制造方法、薄片化石墨及薄片化石墨-树脂复合材料
	49-5、石墨材料片料的配方技术
	49-6、一种报废锂离子电池石墨负极片的回收利用方法
	49-7、一种大批量制备多孔片状石墨相氮化碳方法及其应用
	49-8、用于石墨片的聚酰亚胺膜及其制造方法
	49-9、一种电子产品散热用石墨纸散热片的制造方法
	50-0、制备石墨碳薄片的方法
	50-1、人工石墨片及其制造方法、含人工石墨片的石墨基板堆栈结构
	50-2、利用大片天然石墨制备高强度纤维的方法
	50-3、一种环氧树脂/石墨微片复合导电材料配方技术
	50-4、一种纳米石墨片配方技术
	50-5、以中碳鳞片石墨为原料制备高碳石墨的方法
	50-6、一种石墨复合垫片及其生产方法
	50-7、用于胶带的导热石墨贴片
	50-8、片状石墨铸铁及其制造方法
	50-9、高真空用层间热接合性石墨片
	51-0、一种石墨加热片
	51-1、用于高致密性石墨片的配方技术
	51-2、沿平面和厚度方向同时具有高导热系数的石墨片及配方技术
	51-3、一种片状银石墨电触头材料的配方技术
	51-4、一种导热石墨片
	51-5、一种石墨相氮化硼纳米圆片及其胶体的配方技术
	51-6、柔韧性导热石墨贴片
	51-7、石墨相氮化碳片层材料及其配方技术
	51-8、用于胶带的导热石墨贴片的配方技术
	51-9、一种纳米硅颗粒‑石墨纳米片‑碳纤维复合材料及其配方技术与应用
	52-0、高拉伸性能的导热石墨片
	52-1、一种天然石墨/铝复合散热片及其配方技术
	52-2、膨胀石墨与纳米硅复合材料及其配方技术、电极片、电池
	52-3、一种环形金属骨架膨胀石墨垫片
	52-4、一种天然石墨/铜复合散热片及其配方技术
	52-5、一种低品位细鳞片石墨选矿提纯工艺
	52-6、一种溶液相制备石墨相氮化碳纳米片的方法
	52-7、二步法生产中碳和高碳鳞片石墨的方法
	52-8、石墨相氮化碳纳米片、纳米带和量子点的配方技术
	52-9、一种纳米硅颗粒-石墨片-碳纳米管复合材料及其配方技术与应用
	53-0、海藻酸钠‑石墨相氮化碳纳米片杂化复合膜及制备和应用
	53-1、一种法兰用耐热胀齿形石墨垫片
	53-2、一种片状银石墨电触头材料的加工方法
	53-3、一种人工石墨/铜复合散热片及其配方技术
	53-4、具有石墨芯的复合晶片及其制造方法
	53-5、一种制备高纯鳞片石墨的方法
	53-6、一种多级密封石墨垫片
	53-7、一种微米石墨薄片的高效插层剥离方法及低阶石墨插层化合物和微米薄壁多孔膨胀石墨
	53-8、一种便于装卸片的石墨舟小车
	53-9、一种含鳞片石墨防静电加气砖及其配方技术
	54-0、一种纳米石墨片导电薄膜及其配方技术
	54-1、一种鳞片石墨的浮选柱浮选方法
	54-2、膨胀型纳米石墨片多功能防火涂料
	54-3、一种改善奥氏体球铁铸件内流道片状石墨层的涂料及方法
	54-4、一种稻麦秸秆活性炭粉人造石墨摩擦材料刹车片及其制作方法
	54-5、膨胀石墨片材和使用该膨胀石墨片材的电池
	54-6、一种多层复合结构的石墨散热片及其制作工艺
	54-7、一种钨酸铋/膨胀石墨片层纳米复合材料的配方技术及其用途
	54-8、制造包含可膨胀石墨的沥青片材的方法
	54-9、高模量石墨散热片
	55-0、一种带槽型石墨XX破片
	55-1、一种柔性石墨片基板LED封装方法
	55-2、强散热性石墨片及其制造工艺
	55-3、一种石墨片表面化学镀铁镍合金层的配方技术
	55-4、用于双面镀膜的石墨舟片及石墨舟
	55-5、一种膨胀石墨复合增强垫片
	55-6、人造石墨散热片的制造方法
	55-7、一种导热纤维增强的高导热石墨散热片及配方技术
	55-8、MnO2-SnO2/石墨纳米片阵列复合电极材料的制备及应用
	55-9、一种超高导热石墨鳞片/铜复合材料及其配方技术
	56-0、石墨片、其制造方法、配线用层叠板、石墨配线材料和配线板的制造方法
	56-1、一种纳米级石墨片的配方技术
	56-2、利用鳞片石墨与球状石墨一次到温到压合成优质金刚石
	56-3、导热石墨片及其制造方法
	56-4、一种石墨假片用途
	56-5、用于胶带的导热石墨贴片及其配方技术
	56-6、一种宏量制备石墨相氮化碳纳米片的方法
	56-7、一种含石墨垫片的LED模组
	56-8、鳞片石墨掺杂的二元碳材料复合电极、制备及其在电吸附脱盐上的应用
	56-9、利用人工石墨与鳞片石墨一次到温到压合成优质金刚石
	57-0、从报废锂离子电池负极片上回收石墨与铜箔的方法
	57-1、一种利用多晶硅块和鳞片石墨制备高纯碳化硅粉的方法
	57-2、一种铠装耐背压石墨型XX破片
	57-3、石墨暖气片
	57-4、含硼的薄片状石墨及其制造方法
	57-5、石墨垫片生产工艺
	57-6、一种合成石墨刹车片材料的制备工艺
	57-7、抗拉伸散热石墨贴片
	57-8、一种原位制备四氧化三钴/炭/纳米石墨微片复合负极材料的方法
	57-9、薄片化石墨及薄片化石墨分散液的制造方法、以及薄片化石墨、薄片化石墨分散液及薄片化石墨-树脂复合材料
	58-0、导热用石墨片及其制造工艺
	58-1、一种石墨片及其配方技术
	58-2、一种TiO2/片层石墨纳米复合材料及其配方技术
	58-3、一种单层石墨型氮化碳纳米片溶液的配方技术
	58-4、一种石墨片的切割工艺以及适应所述工艺的石墨片
	58-5、用于石墨散热片的制造工艺
	58-6、微粒‑薄片化石墨复合体、锂离子二次电池用负极材料及其制造方法以及锂离子二次电池
	58-7、一种大颗粒石墨陶瓷基少金属刹车片
	58-8、一种鳞片石墨醇基铸造涂料及其制作方法
	58-9、加工性优异的高强度片状石墨铸铁及其制造方法
	59-0、一种原位制备四氧化三铁/炭/纳米石墨微片纳米复合材料的方法
	59-1、一种石墨膜/金属复合散热片及其配方技术
	59-2、一种离子液体改性石墨微片/硅橡胶导电复合材料的配方技术
	59-3、一种石墨碳/QDs/Si复合异质结晶硅片的配方技术
	59-4、用于胶带的石墨散热片
	59-5、一种石墨片/自组装纳米四氧化三钴锂离子负极材料、配方技术及应用其的锂电池
	59-6、一种三明治结构的石墨片/四氧化三锰复合纳米材料、配方技术以及应用其的锂离子电池
	59-7、柔性石墨片缠绕式电加热管及其配方技术
	59-8、离子液体促进合成石墨相氮化碳纳米片可见光催化剂
	59-9、无规结构GIC的制造方法、薄片化石墨分散液的制造方法、薄片化石墨分散液及薄片化石墨
	60-0、一种硅烷偶联剂改性人造石墨树脂基刹车片及其配方技术
	60-1、一种太阳能电池片石墨舟饱和的方法
	60-2、膨胀化石墨的制造方法及薄片化石墨的制造方法
	60-3、薄片化石墨衍生物的制造方法、以及薄片化石墨-树脂复合材料的制造方法
	60-4、一种用碱酸-络合法提纯高碳天然鳞片石墨制备高纯石墨的方法
	60-5、细鳞片膨胀石墨的配方技术
	60-6、用于导热的石墨片
	60-7、一种玻璃胶封装石墨散热片
	60-8、一种离型石墨片
	60-9、锂离子电池用石墨负极极片及其配方技术
	61-0、一种双面胶封装石墨散热片
	61-1、等离子体烧结法制备高纯鳞片石墨的方法
	61-2、一种提高MOCVD外延片均匀性的石墨盘
	61-3、石墨片的制造方法
	61-4、细鳞片石墨的提纯方法
	61-5、一种避免飞片的石墨盘结构
	61-6、一种纳米石墨片的配方技术
	61-7、一种新型人工石墨片
	61-8、新型石墨片
	61-9、薄片化石墨的制造方法及薄片化石墨
	62-0、一种高导热片层石墨/铝复合材料及其配方技术
	62-1、一种石墨片精确定位加工的方法
	62-2、一种用于导热的石墨片
	62-3、石墨副产品中提取汽车摩擦片和负极材料的方法
	62-4、高纯鳞片石墨的配方技术
	62-5、高纯石墨催化条件下纳米铝片阵列的配方技术
	62-6、一种鳞片石墨复合密封板及制造方法
	62-7、一种高导热天然石墨散热片的配方技术
	62-8、一种石墨导热散热片
	62-9、包含可膨胀石墨的沥青片材
	63-0、聚酰胺酸、聚亚酰胺、及石墨片的制作方法
	63-1、一种高导热石墨散热片的配方技术
	63-2、碳质材料、碳质材料的制造方法、薄片化石墨的制造方法及薄片化石墨
	63-3、奈米石墨片结构
	63-4、片状石墨铸铁及其制造方法
	63-5、含有奈米石墨片的润滑油
	63-6、预先石墨化聚晶金刚石复合片
	63-7、一种废旧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中石墨与铜片的分离及回收方法
	63-8、薄片化石墨‑树脂复合材料及其制造方法
	63-9、纳米天然鳞片石墨负载碳空心球的配方技术
	64-0、一种超导石墨合成片及其配方技术和应用
	64-1、一种钨铜合金与石墨复合散热片及其配方技术
	64-2、一种纳米石墨微片表面无钯化学镀铜的方法
	64-3、一种用于航空航天领域的环氧树脂/石墨微片复合材料的配方技术
	64-4、一种共聚合改性的石墨相氮化碳纳米片可见光催化剂
	64-5、复合石墨散热片
	64-6、锂电负极的多孔石墨片的配方技术
	64-7、一种多芯片烧结用石墨模具
	64-8、薄片化石墨-聚合物复合材料的制造方法
	64-9、一种石墨舟预处理替代片及石墨舟预处理方法
	65-0、一种新型石墨片及其制作方法
	65-1、氧化薄片化石墨衍生物、其树脂复合材料以及该树脂复合材料的制造方法
	65-2、一种导热纤维增强的高导热石墨散热片的配方技术
	65-3、一种磷掺杂石墨光学镜片的配方技术
	65-4、一种将中碳鳞片石墨提纯至高纯石墨的方法
	65-5、锂离子电池用天然鳞片石墨的改性方法
	65-6、一种石墨导热片
	65-7、一种石墨片负载铁酸钡纳米颗粒的复合材料的配方技术
	65-8、膨胀石墨插层法制备介孔碳/石墨片复合材料的方法
	65-9、金属复合柔性石墨垫片的制造方法
	66-0、一种可压缩的人工石墨片
	66-1、一种以椰壳为原料制备高比表面积多孔石墨化纳米碳片的方法
	66-2、一种细鳞片石墨浮选专用浮选柱
	66-3、胶带用石墨散热片
	66-4、石墨导热片
	66-5、一种膨胀石墨薄片/热固性树脂复合材料的配方技术
	66-6、锂离子电池用炭包覆天然鳞片石墨复合材料的配方技术
	66-7、纳米石墨片增强形状记忆复合材料及其配方技术
	66-8、石墨基底的晶硅电池片
	66-9、一种在基片上制备碳纳米管-多层石墨复合结构的方法
	67-0、一种基于纳米石墨薄片的碳纳米薄膜的配方技术
	67-1、聚合物基金属钛菁-纳米石墨微片复合材料及其配方技术
	67-2、一种导电性石墨片及其配方技术
	67-3、片状石墨膜的制造模具及制造方法
	67-4、一种新型石墨导热片
	67-5、防硫酸和核泄漏鳞片微细石墨
	67-6、石墨纳米薄片上负载氮化物的方法及其用途
	67-7、多孔品质大鳞片石墨基相变储能复合材料及配方技术
	67-8、一种细鳞片-隐晶质混合型石墨选矿工艺
	67-9、一种导热纤维增强的高导热石墨散热片及配方技术
	68-0、一种碳纤维柔性石墨片的制作方法
	68-1、一种石墨散热片的制造方法
	68-2、一种线性石墨电阻片及其制造方法
	68-3、膨胀石墨片及其制造方法
	68-4、碳质材料、碳质材料的制造方法、薄片化石墨的制造方法及薄片化石墨
	68-5、石墨粉片化学依次镀铜镀锡方法及镀复的石墨粉片的应用
	68-6、一种细鳞片无硫可膨胀石墨的配方技术
	68-7、TiO2/石墨棒纳米片复合电极材料及其制备和应用
	68-8、细鳞片石墨的膨胀方法以及膨胀石墨板材的配方技术
	68-9、高纯石油焦和高纯煤沥青制备高纯石墨的混捏、轧片工艺
	69-0、细鳞片膨胀石墨的配方技术
	69-1、具有石墨芯的复合晶片及其制造方法
	69-2、石墨舟冷却卸片推车
	69-3、一种超薄石墨纸散热片及其制造方法
	69-4、聚苯胺-石墨纳米片材料
	69-5、MnO2/石墨纳米片复合材料及其制备和应用
	69-6、石墨片周转车
	69-7、一种基于纳米石墨片的高导电率复合材料及其配方技术
	69-8、一种燃料电池*极催化剂磷掺杂片层石墨及其配方技术
	69-9、一种具有导电性能的纳米石墨片及其配方技术
	70-0、聚吡咯-纳米石墨薄片-环氧树脂导电复合材料及其制备
	70-1、水基纳米鳞片石墨多用途加工液
	70-2、一种高导热石墨散热片的配方技术
	70-3、一种石墨单层片溶液及其配方技术
	70-4、锂离子电池的制作方法及其石墨负极极片的压片方法
	70-5、膨胀石墨薄片
	70-6、一种纳米石墨片/掺杂二氧化锰复合材料及其配方技术
	70-7、纳米石墨片和组合物
	70-8、聚吡咯/Fe3O4/纳米石墨薄片复合材料及其制备
	70-9、一种叶片泵的石墨定子的加工方法
	71-0、锂离子电池的硅/石墨纳米片复合材料负极及其配方技术
	71-1、基于纳米石墨片的碳/碳复合材料及其配方技术
	71-2、利用石墨纳米片/Nafion复合薄膜修饰电极测定多巴胺的方法
	71-3、纳米石墨片、碳纳米管和过渡金属氧化物复合材料及制法
	71-4、石墨薄片表面负载磁性合金粒子吸波材料及其配方技术
	71-5、一种石墨纳米片场发射材料及其配方技术
	71-6、锂离子电池纳米锑/石墨纳米片复合材料负极及其配方技术
	71-7、天然鳞片石墨基高定向石墨材料及其配方技术
	71-8、天然鳞片石墨制备中位径3-10μm的球形石墨的方法
	71-9、片状纳米石墨润滑油添加剂的配方技术
	72-0、氧化石墨片层/聚苯胺复合材料及其配方技术
	72-1、利用高能球磨制备石墨纳米薄片的方法
	72-2、一种具有各向异性的石墨导热散热片的配方技术
	72-3、同时制备纳米氧化石墨颗粒或石墨片以及苯六甲酸的方法
	72-4、膨胀石墨薄片
	 
	  以上为本套技术的目录及部分简要介绍,内容都包括具体的配方配比生产制作过程,费用300元,购买或咨询更多相关技术内容可联系:微信/电话:13510921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