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一种低膨胀锂离子电池的制备工艺
简介:本技术涉及锂电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低膨胀锂离子电池的制备工艺。本技术低膨胀锂离子电池的制备工艺,包括步骤:(1)将多壁碳纳米管、碳黑、石墨烯、无水乙醇、碳酸锂混合制备成浆料,通过凹版印刷将浆料涂覆在多孔硅碳负极极片表面,干燥后在多孔硅碳负极极片表面形成气体扩散层,气体扩散层上均匀分布有孔状结构;(2)将表面附着气体扩散层的多孔硅碳负极极片与正极极片装配成锂离子电池;(3)将锂离子电池经烘烤、真空注液、预充电后进行化成工序,化成过程中向锂离子电池内两次充入氮气,采用分段式化成,在锂电池充至不同电量时通过负压将电池内气体抽出。本技术能够有效地排出锂离子电池内的气体,降低成品锂离子电池的膨胀率。
2 低膨胀硅碳负极材料的配方技术、负极材料和锂离子电池
简介:本技术实施例涉及一种低膨胀硅碳负极材料的配方技术、负极材料和锂离子电池,将纳米硅粉末、沥青粉末和表面活性剂在砂磨机中研磨,得到第一悬浮液;将得到的第一悬浮液与碳源材料在高速剪切乳化机中进行搅拌,得到第二悬浮液,并对第二悬浮液进行脱泡处理;对脱泡处理后的第二悬浮液进行搅拌,并且在搅拌的过程中,将第二悬浮液在120~270℃条件下采用离心喷雾干燥,得到干燥混合料;将干燥混合料在700~1300℃进行碳化,冷却、筛分后得到成品。本技术采用多孔碳源材料与纳米硅复合、包覆,在循环充电过程中,由于碳源表面微孔的存在,并给体积膨胀剧烈的硅提供了缓冲空间,因此电极或电池整体膨胀可以得到有效缓解。
3 一种低膨胀硅基复合材料及配方技术、硅基负极材料及锂离子电池
简介:本技术涉及一种低膨胀硅基复合材料及配方技术、硅基负极材料及锂离子电池。该低膨胀硅基复合材料为核壳结构,核为硅碳复合材料,包括碳微米管以及附着在碳微米管上的硅颗粒,壳为碳包覆层。本技术的低膨胀硅基复合材料,以附着有硅颗粒的碳微米管为核,碳包覆层为壳,组成核壳结构,试验表明,管状的硅基材料可以大大降低充放电过程中材料的体积膨胀,经碳包覆处理后,导电性良好且提高了材料的稳定性,降低了材料与电解液的副反应,有利于形成稳定的SEI膜,减少硅颗粒在充放电过程的暴露和破碎,从而大幅度提升电池的循环寿命。
4 一种低膨胀锂离子电池用硅负极材料的配方技术
简介:本技术涉及锂离子电池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低膨胀锂离子电池用硅负极材料的配方技术,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取纳米硅粉分散于超纯水中制备硅浆料;在硅浆料中加入苯二酚、甲醛、碳酸钠制备硅溶胶;硅溶胶成化得硅凝胶;硅凝胶老化、炭化得炭化料;炭化料进行粉碎、分级处理得硅碳复合材料A;采用中间相沥青对硅碳复合材料A进行浸渍、表面包覆得包覆料B;将包覆料B再炭化、过筛处理得到低膨胀锂离子电池用硅负极材料。本技术同现有技术相比,纳米硅包覆均匀;炭化后形成的碳凝胶骨架对纳米硅脱嵌锂时产生的体积膨胀具有优异的缓冲性能;中间相沥青的包覆,可调控碳凝胶骨架的孔隙,使最终的硅碳材料保持低反弹及结构的整体稳定性。
5 一种高倍率低膨胀锂离子电池用负极材料及其配方技术
简介: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高倍率低膨胀锂离子电池用负极材料及其制造方法,由间苯二酚、甲醛、天然石墨和催化剂制备而成,将间苯二酚、甲醛和催化剂制备成溶胶,将天然石墨加入溶胶中,高速搅拌并进行超声分散,将产物放在恒温干燥箱中进行凝胶、老化,然后放置在酒精中浸泡3天进行溶剂替换,干燥后放入保护气体和二氧化碳气体混合气氛下,进行加热以及恒温。本技术材料具有二次复合结构,为一种碳碳复合材料,具有高的倍率性能和低的膨胀。
6 一种低膨胀长循环人造石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
简介: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低膨胀长循环人造石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配方技术,包括如下步骤:首先将石油焦或沥青焦与包覆材料混合;然后将混合物料进行热聚合,使石油焦或沥青焦表面获得微胶囊化的包覆层;接着进行复合造粒;最后将复合造粒所获得的产物进行石墨化,获得表面包覆复合人造石墨炭负极材料,即得到本技术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所获得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检测结果为:振实密度在1.00以上、比表面积在2.0以下、首次放电容量在360mAh/g以上、首次充放电效率在93.0%以上、循环500次仍保留首次容量的90%以上、循环膨胀率低于6%;本技术的低膨胀长循环人造石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配方技术,易于实施、包覆效果好、不可逆容量低、循环性能稳定。
以上为本套技术的目录及部分简要介绍,内容都包括具体的生产制作过程,收费200元,购买或咨询更多相关技术内容可联系:微信/电话:13510921263